(摘自《IT经理世界》2002年7月5日 第104期 金融版)
“没有大机的大集中工程”,这在银行界恐怕不敢想象,但在证券业却似乎将遍地开花。在PC服务器上,中小券商实现了“平民”梦想;至高无上的技术权威性,不得不与前进途中的风险妥协。 不求完美的革命 ――西北证券大集中之路 《IT经理世界》记者 庞瑞江 在多数人眼里,大集中属超豪华工程,几千万元投下去才能划出条底线。而有关某大券商“用1个亿做大集中打水漂”的演义,竟唬退了一批跃跃欲试的大券商。至于实力有限的中小券商,似乎就只能把别人的梦想贴在自己的墙上――看“洋画”了。 但出人意料,山窝窝里突然飞出一只“小凤凰”。在中国偏远贫困的宁夏自治区银川市,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北证券公司,只花400万元便建立了一套总部级的大集中系统,并于去年年底顺利投入运营。但这款被叫做“大集中”的系统,并非时下受人顶礼膜拜的“大型机+Unix+大型数据库”的模式,而是基于“PC服务器+NT+SQL”的小型系统。凡听说者,大多是先惊诧后怀疑:“小舢板捆在一起就能当大军舰?”。然而,中小券商能赶在黎明时分先行上路,就连大券商都为之一振。
西 部 凯 歌 西北证券已开始下手矫正国内券商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天高皇帝远的大西北轰轰烈烈搞起了史无前例的革命。 如今,走进西北证券宁夏区内16个网点的机房,你会发现,每个网点都只有单向卫星接收行情系统,没有双向的下单功能。原来营业部装有交易数据、资金数据、股票数据的交易服务器不见了。据说这些数据已经统统集中上收到公司总部的数据中心,营业部只保留了传送交易行情和资讯内容的文件服务器。 这种模式也正在宁夏区外进行复制。目前,与总部互为备份的上海数据中心已在西北证券上海营业部落成。今后,西北证券宁夏区外7家营业部的交易数据也将陆续统一上挂到上海数据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北证券已开始下手矫正国内券商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天高皇帝远的大西北轰轰烈烈搞起了史无前例的革命。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中国证券公司在第一个10年发展中的真实写照。在中国证券公司的生态链中,每个营业部都是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在交易所拥有独立报盘的席位,并可以从事自营交易。由于每个肢体的功能都如此强大,原始业务数据又是在营业部生成,迫使证券公司在交易、数据和管理三个层次上一直采用风险很大的分布式技术管理架构。这种架构任凭营业部可以随意更改数据,使总部“头脑”实际上处于“空心化”的尴尬境地。更可怕的是,这种分布式架构在给每个营业部带来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整个公司带来了高昂的技术成本,并留下了监管空洞。可喜的是,这种总部极度被动的局面已在西北证券开始得到扭转。 唯一的例外是西北证券文化东街营业部,距离总部只需步行5分钟。该营业部仍保留了一套双向卫星系统,并承担了包括自己在内的4个营业部的下单任务,占用了一套席位,但同样没有交易服务器。文化东街营业部这个棋子,并非是随手丢在那里,而是西北证券有心做下的“眼”。保留文化东街的下单通道,公司有两方面考虑:浅层考虑是用作交易分流,以免因总部通道拥堵给投资者带来更大风险;深层考虑则是将该营业部的机房建成为总部中心机房的灾难备份机房。 虽然大集中工程从一开始就在公司内部褒贬不一,但自从今年西北证券上B股交易后,却有更多人转投大集中一票了。 2002年4月,西北证券获得了B股交易资格。据西北证券技术总监赵兵克介绍,幸亏西北证券大集中“二期工程”已于去年11月大功告成,否则区内外17个营业部仅购买深沪两交易所34个交易席位一项,就要花去2000万元,营业部软件升级也至少要用1个月时间。而实际上,在B股营业执照到手后的半个月内,B股就摆上了西北证券所有网点的“货架”。更让他们开心的是,几乎没花什么钱:交易软件是早就准备好的,席位也是用集中之后多余下来的A股席位更改的。 眼下,几乎所有券商的B股都采用集中交易,但西北证券走得更远,做到了数据集中和账户集中。西北证券全国所有营业部的投资者,可以在宁夏区内使用同一账户在16个网点中的任一网点进行A、B股的现场交易,或办理网点之间的转户手续。 另据了解,西北证券集中系统的设计容量大约为30万客户。这是按照目前12万开户数(实际交易客户数不足10万)连续5年实现10%增长来计算的。如此一个留有冗余的集中系统,西北证券总投入约为400万元人民币,仅仅相当于一个新建营业部IT系统的投入。这套包括宁夏、上海两数据中心的小型集中系统,核心是4台PC服务器(Compaq ProLiant8500),无论是体积上还是价格上,都比大机的集中系统“袖珍”许多,也因此在业内引起“蛙声一片”。 其实,走“小舢板”突破之路,并非西北证券的初衷,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困 中 求 变 赵兵克一直想让西北证券“像思科那样,成为一个成本很轻的公司。而减少技术投资就是减轻公司重量最有效的方法”。 据了解,西北证券实现大集中后,营业部的技术人员只负责开机关机和简单维护,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只需要在公司电脑中心进行。这一块的费用每年为150万元,仅为往年的1/4。投入如此之“轻”,在集中前是不敢想的。 在宁夏自治区内,西北证券的经纪业务可谓风光占尽。它目前有16个营业网点(10个营业部,6个服务部)散布于宁夏区内,但竞争对手只有亚洲证券(原三峡证券)的两个营业部。在宁夏区外,还有7个营业部落户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这样一个网点布局,对于地方性券商来说相当理想了,再加上1997年到2000年的3年牛市,西北证券并没少挣钱。然而,随着营业网点的迅速扩张,营业部电脑部人员的技术弱点,曾差点成为西北证券快速发展的瓶颈。1999年,西北证券决定,正式成立公司电脑部,赵兵克走马上任总经理。 在西北证券首倡大集中者,就是现任技术总监的赵兵克。赵兵克在这个行当里已经打斗了近10年。他以一个普通的电脑人员入行,曾参与数家区外营业部的空降抢滩,也领军过西北证券最大的营业部。尽管西北证券成长的每一步赵兵克都烂熟于心,但当他在1999年盘点西北证券的技术根底时,还是感到十分震惊。 当时,西北证券共有12个营业部,电脑系统维护和升级的工作量惊人,前几年左冲右突攒下的技术力量,都被锻炼成了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那时候的营业部柜台系统是3年一大改,2年一小改,1个营业部1年的技术改造费用至少花掉30万元。”西北证券当时10多个网点1年下来就要烧掉五六百万元。如果再增加新网点,每一个网点的前期IT投入又是400万元。眼睁睁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没完没了地流出,赵兵克自然心有不忍。 此外,像银证联网、通买通卖和网上交易等新业务品种,当时的发展已呈现出气如长虹之势,却无奈要先被IT系统肢解,然后再零敲碎打地推进。“营业部每增加一项功能,至少要花两三万元做软件,再单拉进一根DDN专线。”赵兵克回忆道。其结果是:系统补丁落补丁,DDN交织成“蜘蛛网”。 然而,最让赵兵克感到头疼的、也是促使他下决心上集中系统的,还是指挥不动宁夏区外的“发达肢体”。在解决“2000年问题”时,总裁情急之下给了赵兵克一把尚方宝剑――临时授权书,即明确下来:如果发现某个营业部经理或电脑部人员不配合解决“2000年问题”,赵兵克有权经总裁批准,就地罢免电脑部经理和营业部经理。 此时赵兵克已经感觉到,如果西北证券的技术发展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最终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新项目上得越多,网络越复杂,隐患也就埋得越多。于是,西北证券在经纪业务的“黄金岁月”里作出了一个在萧条时期看来无比英明的决定――给自己的IT发展“换换脑子”。 然而,当时的赵兵克并没有想到,他和技术人员几乎将整个2001年都耗在了大集中工程上。
辗 转 集 中 路 西北证券最终想明白了,宁夏毕竟很偏僻,只能先走小道,再上大路。 西北证券在接受大集中的“启蒙教育”之初,也曾对大机系统心驰神往。据知情者透露,在2001年2月所拟定的“信息技术发展规划”中,西北证券直钩钩瞄准的是基于“大型机+Unix+大型数据库”的大型系统。即使是2001年6月,西北证券在小型系统上尝鲜尝到苦头之后,他们也还曾寄希望于大型系统这颗“救星”。 其实,早在2000年初,在“安度千年”问题尘埃落定之后,大集中便立刻被写入西北证券的议事日程。其中,上海复旦金仕达计算机有限公司成为了西北证券大集中的启蒙者。 2001年初,在金仕达的帮助下,西北证券“新一代集中业务系统总体规划”在宁夏首府银川市问世:以基于PC服务器集群+Windows NT+SQL的平台,驱动集中交易、网上交易和Call Centre“三驾马车”。说起自己之所以逆当时潮流而弃大机、选PC服务器作硬件平台,赵兵克一脸的无奈。“我们在银川即使买得起大机,也养不起大机维护人员。但我们决不能再容忍高成本的营业部继续走自立门户之路了。” 仿佛是不想让赵兵克感到过度遗憾,业内当时盛传着不少对大机软件性能不稳定的非议。而且到了2001年,PC服务器的性能比几年前已有很大提高,加上NT平台在证券业的应用日趋成熟,这些都更让西北证券下决心划小舢板渡海了。 但是,当2001年3月金仕达开发的系统正式上线投产后,“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后搞得我们只有招架之功。”赵兵克说。 原来,复旦金仕达提供给西北证券的这套集中系统,只类似于一个远程大户室的概念,系统里并没有将营业部分开管理,6个点在账务上相当于1个营业部。然而,证监会却要求营业部必须分开核算,分开提供报表。结果在修改系统分账时,原有的软件结构被全部打乱。由金仕达承担的西北证券大集中工程也从此搁浅,再没复航。 就在赵兵克快要感到绝望时,他听说,早在1998年7月,顶点软件股份公司就帮助辽宁东方证券公司实现了沈阳市内的区域集中。在业内有一个说法,小券商的大集中就相当于大券商的区域集中。尽管辽宁东方比西北证券还小,但有病乱投医的赵兵克,三思之后还是启程赶往沈阳。 令赵兵克感到欣喜的是,辽宁东方在沈阳市内共有5个营业部和将近10万人的开户数,他们用于集中的硬件平台也是PC服务器,系统运行得很平稳。据辽宁东方信息工程部经理王伟介绍,他们当初选择PC服务器也是苦于没有大机维护人员,“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看过了辽宁东方,赵兵克心里已经有底了。 赵兵克一回到银川,西北证券立即举行了招标会,大集中再次吹打上路。2001年8月,经过各部门的评估,西北证券最终锁定了顶点APEX2000企业级证券交易系统。2001年11月13日,由顶点软件承担的西北证券大集中的“二期工程”全部完成。
大 集 中 成 谜 业内已经有一批中小券商成功地以舢板代替了军舰。以主机大小来划分是否为“大”集中,已显得有些牵强。 经历了1年多的辗转颠波之后,赵兵克对于大集中的理解彻底转了个大弯:“大集中绝非高不可攀,也并非一定要构建耗资千万元的大型系统。大型机固然具有高可靠性,但是购置费用和维护费用也高得吓人。” 尽管对大集中的认识刷新,赵兵克一刻也没停止,但起码在1年前,他的所思所想所为,在大集中的主流圈子内还一直被斥为“伪大集中”,因为当时人们习惯性地以主机大小来区分是否是“大”集中。但是今天就不同了。如今业内已经有一批中小券商成功地以舢板代替了军舰。尽管他们知道自己走不了太远,但这总比原地待毙要强很多。而且,居然有人反过来要对大机的大集中品头论足了。 在渤海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总部总经理李建忠看来,PC服务器系统是在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大机的Unix系统兼容性要差很多。例如,它和前端的系统(柜台系统)以及周边系统(如银证转账、银证通、电话委托等)一个小小的改动,都要在大机端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进行调整。顶点软件和恒生公司的专家也支持李建忠的观点。另据中国证券业信息化战略研究小组专家潘辛平博士介绍,福建兴业证券自行开发的柜台系统,竟是在PC服务器上运行Unix系统;而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大集中,也未尝不可。这更进一步证明,以主机大小来划分是否为“大”集中,显然已十分牵强,也使得大集中概念再一次被谜团环绕。 赵兵克的经验之谈是:“只要把握住有效控制技术风险的手段,花小钱一样可以实现大集中。”以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为例,它对于内存的管理就不如Unix先进,在任务结束之后不能及时地释放系统资源,严重时会造成系统资源不足。对此,西北证券也有自己的“土办法”。他们让一位技术人员在交易时段实施监控PC服务器的系统资源占用情况。结果让他们感到宽心:目前即便是在交易高峰时期,系统占用率也没有超过40%。另据辽宁东方的王伟最近透露,即使是像今年6月24日那种两市场800多亿成交量的大行情,辽宁东方的系统占用率也才达到30%。 此外,当营业部都处于数据“空心”状态时,通信线路的安全度自然成了交易的命脉。而西北证券集中工程最长的地理跨度达到400公里,一旦和总部之间的通信出现故障,营业部的现场交易就将彻底瘫痪。为此,西北证券决定“三条腿走路”。 除正常的集中交易系统这第一条腿外,西北证券的“第二条腿”是集中的电话委托,即电话直接漫游到位于宁夏和上海的中心机房。即使本地营业部的交易系统瘫痪,只要与两中心之一的电话线畅通,交易委托可正常进行。“第三条腿”,指的是集中的网上交易。杭州核新软件公司的互联网营业部(UNI-NET),已经在西北证券南京营业部试点成功。试验表明:即使南京营业部的交易服务器关闭,卫星行情中断,只要能启动“UNI-NET”,投资者就依然可以在现场进行网上交易。而这在DOS无盘站上是难以实现的。西北证券将考虑在宁夏区内推广UNI-NET。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电信的服务水平仍然不能让人彻底放心。据业内专家透露,依照中国电信自己的承诺来测算,一年中有6天通信不能保证畅通。这对证券公司来说,是个可怕的数字。而国内其他电信公司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也是依靠中国电信来实现。于是,“三条腿都瘸,在所难免”,这早已成为所有证券公司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做交易集中,确实有些冒险。 然而,技术的桎梏似乎永远锁不住人们求变的欲望,灾难备份便是券商用来抵御通信风险的最好工具。为此,西北证券已经在上海营业部建成了第二个数据中心。并准备不久后实现上海、广州、南京和深圳的集中交易,并使上海和银川的中心实现互为备份。 西北证券在大集中路上走得很执着。在它顽强的脚印里,也给同行留下一串串思索。 新增营业部和业务品种集中前后初始投入比较(单位:万元) 项 目 集中前 集中后 节 省 投 入 投入 数量 合计 投入 数量 合计 1.席位费用 120 3家 360 无 无 无 360 2.卫星通讯 64.5 3家 193.5 4.9 3家 14.7 178.8 3.硬件投入 60 3家 180 20 3家 60 120 4.交易软件 10 3家 30 2.5 3家 7.5 22.5 5.B股交易 25 12家 300 25 1家 25 275 6.网上交易 25 12家 300 25 1家 25 275 7.银证转账 4 12家 48 4 1家 4 44 8.数字设备 无 无 无 80 2家 160 -160 以上各项总计节省初始投入1115万元。 注:⑴“新增营业部和业务品种”:西北证券在2001年5月大集中完成之后新开设的营业部和新增的业务品种; 新增营业部和业务品种集中前后年运行费用比较(单位:万元) 项 目 集中前 集中后 节省费用 费 用 数 量 合 计 费用 数 量 合计 1、席位费用 6 3家 18 无 无 无 18 2、卫星通讯 13 3家 39 2 3家 6 33 3、系统维护 5 12家 60 10 2家 20 40 4、电话线路 6 12家 72 18 2家中心 36 36 5、通讯线路(区内) 无 无 无 2 15家营业部+1家中心 34 -34 6、通讯线路(区外) 无 无 无 14.4 3家 43.2 -43.2 以上各项每年共节省运行费用50万元。 ⑵“集中前投入”:指按集中前的方法达到集中后同样业务扩张目的所需的初始投入。 (摘自《IT经理世界》2002年7月5日 第104期 金融版)